官方粉絲團施又熙。書寫療癒

課程報名、邀稿、演講、座談請來信:writer.shih@gmail.com

 

本部落格的所有圖文,恕不同意任何形式重製、改製或轉貼,如需連結或引用,請註明出處,並且連結回本部落格,謝謝!

 

 

目前分類:心理衛生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昨晚,很多人一夜難眠。

我不是廢死主張的人,甚至我也贊同有許多的案子,兇手的死才能給受害者家屬一點點的正義。

但是面對這麼大的社會創傷事件,我們要的只是兇手被執行死刑嗎?或者執行四次死刑夠嗎?

其實執行一百次都不能平撫整個社會因此而來的驚恐、對人生的不確定、對人我之間的信任瓦解。

整個國家社會需要的是怎樣可以不再發生這樣的恐怖事件。

所以只讓他死一百次夠嗎?

我想是不夠的。

我想在他被槍決一百次之前,還有一件事一定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他從小到大到底是怎麼了?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之於他是那個環節開始出問題而他的家人卻不自知?

對於他跟其他不少惡行重大的殺人犯,我們都應該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跟理解最根本造成他如此的原因,才有機會去徹底思考教育的問題,這個教育無關分數、成就,而是一個人與人之間、人與家庭之間、人與學校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良性教育、愛與責任的教育,這個國家、社會、學校跟家庭才有可能重新動起來,這才有可能讓未來這樣的悲劇盡量不再發生。

與此同時,請不要急忙將許多惡性重大的兇手與精神病患畫上等號,每當有這樣的新聞發生,媒體便會立刻將兇嫌與精神病患做連結,對精神病患與家屬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因為事實上已經證明大多數的兇殺案包含挪威屠殺者都不是精神病患,請大家不要再把這樣的事情與精神病患連結。精神病患與家屬為了對抗自己的疾病已經耗盡心力,最不需要的就是大家把這樣的事情推到精神病患身上好像就一了百了,好像就不用檢討這個社會跟家庭教育出了什麼問題,這才是這個國家社會不斷出問題之所在。

如同<捷運隨機砍人,嫌犯一定有精神疾病?科學:錯了!>所寫:「過去的研究,暴力行為中,與精神疾病有重大關連的比例,大約只有3%。也就是說,97%的暴力,都是正常人所為。」我們需要去徹底了解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推到無辜的精神病患身上。

天佑台灣,也不要忘了從現在開始每天每天都要跟我們心愛的人說一聲我愛你,並且深深擁抱。

文章標籤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您的身邊有高風險家庭青少年嗎?我們協會在今年暑假針對未滿18歲,但照顧者無法提供照顧、家庭關係混亂、照顧者有酒藥癮傾向未持續就醫、經濟弱勢、單親或隔代教養、非自願性失業或重複失業等…家庭的青少年舉辦一個免費的夏令營。

我們會帶領參與的學員進行音樂創作與閱讀寫作工作坊,我負責的當然是後者的閱讀寫作工作坊,從波西傑克森到希臘神話,從神人的故事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繪圖與書寫。另外有羅惠群心理師負責音樂創作,從吉他基礎到演奏,還贈送吉他一把。

文章標籤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發表於社團法人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三月份會刊

最近,一位失聯六年多的朋友突然來了消息,這六年我們各自生病著,因著憂鬱症或其他共病所苦,只不過,經過六年的治療、服藥、談話,我終於學會與我的憂鬱共存,終於可以在醫師的同意下停藥,並且以新的心情開始另一種視界。

 

而這位女友是個很有才華的商品與網頁設計師,在我六年前憂鬱症大爆發後沒幾個月,因為女友的婚姻問題導致也有類似的症狀,當時帶她去看了醫生沒兩個月就失聯,所有朋友都找不到她。

文章標籤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本文發表於<<人籟論辨月刊>>十一月號

 

        當我們的身體遭遇傷害時,可以透過治療和訓練來恢復功能但是,當心靈受損時,卻很難找到復健機構來提供協助。這兩者之間,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異?


        關於「復健」,人們腦海裡面首先浮現的往往是醫院裡的復健科,緊接著便可能想到中風病人、因車禍或職業傷害等各種外力所產生的肢體殘障者。以車禍失去一條腿為例,即便裝上義肢,也需經過漫長的訓練才能邁開自己的步伐,努力恢復以往的生活。在醫學上對於復健的定義十分簡單清楚──找回失去的能力。

文章標籤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八八風災紀實--反撲(轉貼)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苗,你打了嗎?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發表於「人籟論辨月刊一月號」,本文相關資料與「社團法人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合作。

記得十多年前由梅格萊恩曾主演一部電影--「當男人愛上女人」,片中對於女主角如何處心積慮到處藏酒,找各種理由在半夜或各種時間去偷喝一口酒都有精湛的描寫,活脫脫就是酒癮者的生活寫照,相信酒癮者家屬對於該片一定心有戚戚焉。酒癮者家屬都有共同的經驗:酗酒者怎麼勸不聽,即便答應戒酒也都無法持之以恆,總是會找盡各種方法偷喝酒,有時方法之荒謬,理由之可笑往往讓人瞠乎其後、哭笑不得。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發表於「人籟論辨月刊一月號」

「家明啊,吃飯啦!」徐家白髮老母親在兒子房門口叫喚著,可是房間裡面只是充斥著不祥的沈默,連平時的鼾聲都沒有。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本文發表於人籟人文論辨月刊六月號---

你的身邊有沒有一種人,她(他)上一刻可能愛你愛到死,下一刻卻恨的想要拿刀殺死你?!你的身邊有沒有一種人,一定要成為話題主角,不管你正在談什麼?你身邊有沒有一種人好像家裡開銀行,刷卡從不手軟?!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本文發表於人籟人文論辨月刊六月號---

午夜,救護車送來割腕失血病患,急診室值班醫師上前接收病人,「外科二床!通知精神科!留下兀自呆立在急診室自動門邊,兩手及襯衫沾染鮮血的方浩之,自動門因為他的感應不斷地開了又關、關了又開。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微弱的呼喚--青少年問題再探

 

前言:

 

對於五年級後段班的我來說,每每對於社會上陸續出現八年級生的工作者感到咋舌,不知該說是歲月催人老,還是這個社會系統出了狀況,許多理應還在讀書或是受到家庭保護的小朋友們,卻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姿態在這個五光十色,甚或堪稱千奇百怪的社會上闖盪著、碰撞著。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林森先找小毛並不是沒緣由的,翻開林森的紀錄也是挺輝煌的,如果用這票青少年的話來講,算得上是很屌的,只差殺人放火還沒做過外,當年正當叛逆期的他全數都記錄在案,那時也曾經是社區鄰里裡的頭痛人物,當地的管區警員動不動就來他家探望,叫他不要把少年感化院當作第二個家。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本文有另一版本發表於「人籟論辨月刊」2009年三月號

 

 

我們經常都強加著自己的觀念與想法在孩子身上,

但是,

我們有認真去思考過孩子的需求嗎?

發生在許多迷途少年身上的,

是他們自己的責任?

還是家庭?

抑或是這整個社會的問題呢?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