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大多數女人一樣,我很喜歡包包。包包之於女人,與其說是實用價值,倒不如說更具有裝飾作用,像是穿這件衣服,搭那雙鞋子,就應該拿出某個包包來相得益彰。

 

年輕點的時候,因為工作關係需要跟大客戶開會,難免需要三、兩個名牌包包「見人」,隨著年紀漸長,尤以轉向文字工作之後,見客的機會變少,名牌包對我而言需求銳減,然而對包包的熱愛並未稍減,總是在經過各種包包店時,仍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四下流連忘返。

 

其實已經一櫃子的包包,仍然覺得少一個,這句話並不罕見,許多女人衣櫥已經塞爆,仍然永遠少一件,有些人真的只是因為「想要購物」而購物,十年後吊牌仍在的也常常發生。

 

為了排解情緒,用力刷卡的快感其實是許多人不能講明的秘密,就像情緒不佳就暴飲暴食的女人,往往也都只能在家裡大吃大喝虐待自己,說穿了,我們需要更多的情緒出口。

 

新近這幾年,因為工作環境的改變,壓力以不同的面向呈現,我的工作跟生活也有了重新的安排,授課跟寫作之餘,顯然就多了一些零碎的時間可以打發,除了看書、看DVD以及跟我家阿貓玩之外,手縫作品成了另一個宣洩的方式。

 

這習慣不知道打哪時養成,也不確定幾時發現自己有能力做手縫作品,最早似乎是從做窗簾開始,女兒剛出生發現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做完手術之後,搬到春光明媚的新北投,那房子有許多窗戶跟落地窗,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要省錢,所以跑去永樂市場買了一堆布,回來用拙劣的縫紉機技巧車出簡單的窗簾,幾年後搬到東區,窗簾也跟著搬家。某天,因為情緒非常低落,決定給家裡的窗簾大搬風,於是抱起成堆的窗簾布,拆線之後,或許是出於自虐的態度,竟然決定用手縫改製這些厚布料,不想,一改就改出了興趣,在那一針一針聚精會神的過程中,煩躁的情緒獲致平靜是我始料未及的附加價值。

 

此後,每當心情異常低落、憂鬱或是煩躁時,就翻箱倒櫃找出材料做些針線活,但我畢竟是個實用主義者,就連過去購買名牌包也以實用為考量,舉凡過度花俏、華麗、或需要「細心呵護」的包款皆不得我心,這也是我始終難以想像,花大錢買了一個名牌包之後,下雨天竟然要先照顧包包而不是自己會是怎樣的心情?

 

當然我的友人之中也有這樣的耍寶人物,年輕時有位朋友去巴黎旅遊,據她形容是狠下心進了香奈兒名店,花了七萬元買下她展示給我們看的小小麂皮包,請注意,那是在超過十五年以前,朋友也才二十多甚至未滿二十五歲,這的確是非得狠下心(事實上我們當場說她是失心瘋)才能做到的事,不過,看她心滿意足也就不好再笑她。豈料,我們隨後走向咖啡店的路上竟下起雨來,只見友人手忙腳亂脫下外套緊緊裹住那美麗的包包,跟我們一起跑向對街的咖啡店。

 

我問她,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的消費水準還不足以負擔這個名貴的麂皮包,所以才要這麼辛苦?會不會其實可能是她選錯包包?天生樂觀的她對我的懷疑不以為忤,只是笑我,我真是一點都不浪漫的人,也不讓自己有奢侈夢想。

 

--未完,全文詳見<<魅麗雜誌>>十月號心靈成長專欄

arrow
arrow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