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11月號<<魅麗雜誌>>心靈成長專欄


我最愛的影集<<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前陣子曾經提到有一類連續殺人犯的案例叫做無痛症,據聞這種案例天生即不具痛感,換句話說也就是他不知道何謂「痛」?不論受到多大創傷,手斷腿殘,可能垂垂死矣還是感覺不到疼痛,也因為這樣,對他人就完全不具同理心,殺起人來心狠手辣毫不手軟。

 

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同理心的呈現不但是高智能動物,也是因為學習所得,我們因為感覺得到痛,被打了會痛,被傷害了會痛,因為我們知道那種痛的感覺,所以我們會去理解、同理他人的感受,並且避免對他人做出同樣的事情。影集中所提到的「無痛症」當然是極端的例子,特別這是生理上天生便有的缺憾所導致的疾病。

 

我的一位女朋友幾年前罹患了憂鬱症,非常封閉自己,不想見人也不想接觸人群,這當然是憂鬱症的病徵,也可以被接受,身旁的朋友只是耐心地等待著她的重出江湖,至於沒有耐性的,等不了的,也就這樣雲淡風輕地從通訊錄上自動消失。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跟憂鬱症患者相處,事實上,可能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應該如何與其相處,到底是要問候她好?還是假裝她沒有憂鬱症比較好?當大家與這位女朋友碰面而內心忐忑,不知道怎麼辦是好的當下,其實這位女朋友比起大家的焦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她勉強出來跟大家見面,又擔心自己的心情連累了大家,怕自己笑的不夠,話講的不夠,一頓飯下來,雙方都折騰到人仰馬翻也不足以形容,大家覺得深具壓力,女朋友則是累到一回家就癱瘓在床上,連晚飯也吃不了。

 

說穿了,是同伴間不知道怎麼適切地傳達自己的關心,而那位女朋友則是不知道應該如何接受別人的關心。

 

這種不知如何面對的焦慮並非只會出現在生病的朋友身上,其實,對於「關心」這兩個字所衍生的種種現象,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關心他人,然而,有更多的人卻是苦於不知道如何「接受關心」。

 

關心雖然並不等於同理心,但概念其實是接近的,「關心」,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付出關心與接受關心皆然。「關心」這檔事,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一種經由成長經驗所累積的後天能力。一個從小缺乏被愛經驗的人,自然不知道被愛的甜美滋味;一個從小不被家人關心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半走的坎坷,往往因為不知道被關心的感受也就不知道如何對人付出關心,過猶不及。

 

女朋友因為壓抑了太多的成長委屈,在經過多次治療之後的某次會談中,終於爆發憤怒地發了脾氣,向來溫和的治療師這才突然非常嚴肅也嚴厲地告訴她:「妳看不到我給妳的關切嗎?妳得要接受我給妳的關切!以前沒有人關心妳,但現在我關心妳,妳也要學習接受我給妳的關切!」

--未完,全文詳見<<魅麗雜誌>>1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