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魅麗雜誌>>八月號<心靈成長>專欄 

就讀八年級的女兒芃芃某日放學回來,興高采烈地跟我說起當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輔導課堂上,老師跟同學們說起現代社會的疏離感也發生在親子之間,像是親暱肢體動作越來越少,噓寒問暖也是,甚至,孩子頂撞父母的情況時有所聞,於是輔導老師列出幾大項的親密指標詢問同學們,有誰跟父母間完全吻合的請起立?這當中包含了擁抱、親吻,以及互相說我愛你,結果全班二十多人,只有芃芃站起來。

 

老師很訝異地詢問芃芃,「妳也跟妳的母親吻嗎?」芃芃點點頭,老師再次露出驚訝的表情,讚許孩子,「妳們這樣很棒。」

 

芃芃轉述這些話時,臉上散發著掩不住的小小得意跟大大喜悅。

 

孩子,真的需要很多的肯定,特別是屬於個人特質的部份。個人特質,一直都是容易被這個現實世界所忽略的一塊,妳我所存活的這個真實世界,往往專注於「成就」,一個不小心就扼殺了孩子其他更值得讚許的特質。

 

孩子從一張純潔白紙慢慢吸收成長,有些是耳濡目染,更多是被長輩教育接受,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裡,孩子被強迫灌輸各種競爭力,彷彿只要成績優秀就可以取代一切,但,這真是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真相嗎?

 

我們如何得知一個名列前茅的孩子就可以獲致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當然,不可諱言的,求學路途順遂,直上青天,的確較為容易擁有穩定的生活與可預期的未來,像是可以通過許多國家考試,找到較有保障的工作,這絕對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這個世界中,最最美好的,我以為都是來自於感受所得,特別是「愛」這樣東西,一個懂得愛自己,愛別人的人才會是這個真實世界中最珍貴的「善良的好人」。

 

當人人都可以真心愛自己,也因為自己擁有許多的愛,感受到被愛的幸福與珍貴,自然就可以將這份愛衍生到他人身上。而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也會因為這滿心的富足與善良,吸引到具有同質性的朋友及伴侶相互扶持,這,難道不會是我們為人父母者,可以贈與孩子最大的禮物嗎?

 

然而,沒有人生下來就懂得如何珍愛自己,「愛」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愛」也是一種渴望的需求,嬰兒呱呱落地之後,除了飽腹,就是需求著父母關愛的眼神與觸摸,母親與新生兒間越多的撫觸越可以養成穩定的情緒,那正是因為生命中最自然的也最大的需求--「愛」被滿足的證明。

 

那麼,既然我們可以在孩子幼時提供源源不絕的愛與肢體接觸,為何隨著進入學齡,反而自我設限地遞減這些愛的舉動呢?當我們擁抱孩子、親吻孩子時,難道我們沒有感到難以形容的滿足與安慰嗎?是否我們也曾經自私地偷偷希望孩子永遠都不要長大,永遠都可以跟我們如此親近?

 

若果,成而為大人的我們都如此殷切盼望愛的感覺,肢體擁抱的喜悅,設身處地想想,當我們因為羞怯而抽離與中斷這種親暱關係時,孩子會是多麼失落呢?

 

渴望愛的需求被切斷,將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愛,卻在這種尋求中因為曾經的中斷而迷失,無能單純接受自己的美好,就此失去愛的能力的人也在所多有。

 

那麼,愛,到底是什麼?

 

愛,是金錢累造出來的物質環境?源源不絕供應孩子的生活所需就是愛嗎?永不停止的工作,反而錯失了與孩子相處的機會,會是愛嗎?

 

如果我們的家庭環境迫使我們必得大量工作來維持基本溫飽,自然,這是不得不接受的基本現實,但這樣的現實與愛並不會相悖離,端賴,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牽引與溝通是否順暢,亦即,孩子是否感受的到我們的愛從未遠離?孩子是否理解到,也感覺到,我們的愛總是如影隨形?不用懷疑,不必測試。

 

愛,應該是這樣自然的東西,愛,如果是我們自己渴望的,對孩子也更是如此。如果我們願意對自己承認,擁抱孩子、親吻一下孩子也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對孩子當然更是如此,那麼為何不能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呢?

 ----未完,全文請參閱<<魅麗雜誌>>八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