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看起來是個清爽的早晨,送完芃芃上學,我站在陽台用我第二喜歡的馬克杯喝著即溶咖啡,因為我最喜歡的馬克杯在兩年前不小心敲斷了握把,那是一個日本Noritake的精緻馬克杯,上面繪有藍色的鯨魚,我很喜歡,非常喜歡,但是它破了,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妳喜歡,卻不見得可以一直擁有。
 
有時候生命要我們放手,我們就只能放手。
 
如果只是一個馬克杯,當然無法引起我如此這般的感慨。
 
我想是人生,是生命,是許多我們自以為可以選擇事實上卻無能選擇的事吧?
 
我站在六樓的陽台,樓下是市場,這裡不是早市,總要過了九點以後才開始有比較多的人潮。市場,總是充滿了生命力,然而每次我都深切地感覺到一種冷漠,或者說是一種冰冷的孤獨感。
 
之前茱莉亞跟我說,我為何不要認真地經營一個部落格?一個老少咸宜的部落格,畢竟我的職業是文字工作者,我寫作,運氣也很好因為還可以出版,或是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我知道有更多的文字工作者終其一生都只能在稿紙上滿足自己卻無緣與大眾分享,往往不是因為作品不好,只是出版社的抉擇而已,又一個抉擇的問題。
 
於是我在PIXNET開了這個部落格,而把心底的另一個角落留在MSN的分享空間。
 
但是我發現並不容易,我很清楚自己的文字風格帶著無法擺脫的憂鬱氣質,如果我勉強改變好像就不再是我的文字了。過去的我,可能抵死不從,現在的我願意在某些角度裡面多一些輕鬆少一些感傷,但是,真的,對我而言很不容易。
 
而剛才我端著馬克杯站在陽台時想到的,是一大早也許不該思考的,過於嚴肅的問題—我的人生、我的選擇。
 
如果妳進入Google搜尋引擎打入「碎形」或是「Fractal」,會發現有很多的資料,碎形是一種對稱性幾何,不是上下左右的那種對稱,而是大尺度與小尺度的對稱性,碎形具有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指某圖形的任意部分經放大或縮小後,仍然可以展現出原來的型態,也就是指整體圖形和部分圖形都具有相似型態。所以將碎形圖形無限放大,將會出現與原來圖形極相似的形像。自然界有多種形態都擁有碎形性,裁切密林或山水風景相片的某部分,將其貼在另一張風景相片上,則往往不會損傷我們對此張相片的印象,這就是具相似性的形態和圖形所擁有的特點(藍色文字註一)聽起來有點模糊,對嗎?我想很多人都看過日本出名的浮世繪—神奈川的沖浪裡,裡面的每一個小浪花放大了來看就是整幅畫的結構。
 
不那麼學理,也許換個角度來說,每一個piece裡的我,成就了完整的我,而這每一個piece裡的我,又包含了無數的抉擇,每一個選擇都是我,組合起來就是現在的我,我從小所吃的苦,我現在所忍受的一切,我希望可以接受的命運都是每一個片段並且是經過選擇的我,那麼誰來決定我所有的選擇呢?
 
是我自己嗎?
 
也許不是。
 
那幅沖浪裡,天上的雲,樹木上的分枝其實都不是他們自己決定的,我們也都妄想著我們可以決定自己所有的事情,但其實,我們的選擇都是不得不的選擇,是早就註定的,是遠久以前就存在我們的基因裡面,因為時機的到來,環境的因素而讓我們做出了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決定。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不是自己的選擇,卻又不得不如此選擇,很弔詭,不是嗎?
 
 
註一: 引用自http://163.21.229.21/domainweb/d03/%E7%B0%A1%E4%BB%8B.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