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魅麗雜誌>>九月號心靈成長專欄

我算是老花的很早,三十六歲那年第一次看近距離的東西變得很模糊,過去一路遠視的我,看東西清楚不在話下,頂多就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散光尚可應付,三十六歲突然視力模糊掉真把自己給嚇得,立刻讓眼睛休息了一陣子,每天要閱讀的習慣,連帶電腦也減少時間與次數,過了一陣子總算好像又恢復了較為清楚的視力。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年紀的增加,許多的生活壓力與意外,今年四十多的我,這視力已然嚴重耗損,每回去眼科就診檢查,醫師都會碎念一下我過度用眼,比起這年紀應該有的度數相比,我是領先太多了。

如果領先的是思想而不是度數,多好?!

有一回到協會開會,因為要看資料,於是我拿出一點都不像老花眼鏡的老花眼鏡,理事長笑我,吼,要戴老花眼鏡了喔!!

是啊!!我大笑。對於年紀一向不避諱的我,並不介意這些事情,相對起步入中年、眼睛老花來說,可能我最恐懼的是智慧沒有跟著成正比,或是害怕自己日後會無力閱讀、書寫。年紀領著我們老去,也領著我們在不同的階段關心不同的人生議題,年輕時可能關注愛情、婚姻、事業,有點年紀則加入親子觀察、疾病,再長點可能就會再多了老化與死亡的現實。

於是近幾年來我較為關注親子議題與原生家庭也屬正常,而這其實真是一體兩面,也因為觀察自己與女兒的親子關係,聆聽他人的故事,我無法不去進一步關心原生家庭這個議題。原生家庭到底是什麼?簡言之,自然就是我們從而所出的地方,那麼原生家庭到底有什麼好關注的?不就是原本的家庭?而且,可能就是怎麼也不會改變的家庭,大吵大鬧數十年來從不曾稍改,就算關注了又有什麼意義?難道他們會改變嗎?

這是我常常遇到的來自部落格、網路平台或是學員的提問,通常我無法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因為他們要的答案是「只要關注原生家庭的議題,他們(父母)就會改變」,但這並非事實。因為了解原生家庭這個議題、這個緣由,只是在幫助我們自己「改變」、「接受」,最可能產生改變的不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因著婚姻(或同居)所創造出來的另一個原生家庭,我們下一代的原生家庭。

當我們年幼、青春的時候,我們忙著陷溺在原生家庭的種種關係與問題之中,並非無力脫逃,而是不知道我們其實正陷溺其中,在不知道的狀態下,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泅泳,希望可以生存,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安全的港口平安上岸。可是很多時候,事與願違,經過了生活的磨難之後,有些人一輩子都沉淪著,有時候有些人才有了機會回頭去思考這一切的源頭。

是的,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

在台灣,原生家庭是個長期被忽略的議題,由於我們的文化與風土民情,家庭、父母是個絕對不能被探討的對象,一旦觸及幾乎被視同死刑一樣的重罪,舉凡不孝子女、自己無用就牽拖父母家人等等諸般言語就會如影隨形,讓人無力承受,於是只能噤聲,只能默默忍耐,或許又貽害了下一代。

於是,我們首要知道的就是當我們關注原生家庭議題的時候,我們不只是在討論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父母,也要同時理解到父母也是來自他們的原生家庭,所以才是今日的他們,我們的探討、關注並不是想要給父母安上罪名,因為給他們安上罪名並不能改變我們,但是了解他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他們,了解他們為何會成為這樣狀態下的父母,往往可以解釋出為何我們的原生家庭運作模式會是如此這般,甚至,為何我會是這個樣子。

知道,了解,才有機會接受。

 

--未完,全文請參閱<<魅麗雜誌>>九月號

arrow
arrow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