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到一個小時就換季換好衣服了,其實也是因為還有很多衣服是在乾洗店尚未有錢去贖回來的緣故,所以換季變得輕鬆多了,搬搬抬抬之後打字不聽使喚,微微顫抖,有點可笑。
 
衣物可以很輕鬆的換季,心情卻遲遲停滯在寒冬的冰山底層不見天日。
 
閱讀書籍是一種習慣,也像是一種功課,如同自省與後設思考是我寫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今天我剛讀完歐文亞隆寫的「生命的禮物—寫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歐文亞隆是當代相當具有權威性的精神科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個暢銷作家,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學術專業與文學兼顧一直都是不容易的。
 
最近閱讀他這本書突然回想起他其他的著作,發現很有趣的現象,閱讀他的散文體遠比他所寫的小說體來得更有吸引力,這是特殊的現象。尤其以我本身是個寫小說的人來說,小說向來都是比較吸引我的文體,但是歐文亞隆的散文體「生命的禮物」、「生命的意義」、「日漸親近」卻遠比他的幾本著名小說「愛情劊子手」、「當尼采哭泣」或是「診療椅上的謊言」要來得更吸引我不停地往下讀,甚至連他所寫的教科書類「存在心理治療」都比小說吸引我。
 
從小我就對心理學著迷持續至今,當我知道自己再也撐不下去時,在選擇跳樓與否的那一刻,我決定去嘗試我一直迷戀的心理治療,決定去尋找人生最後一絲希望來拯救自己無助的靈魂,當然,我運氣很好,找到一個難得的兼具心理治療深度的精神科醫師,常常聽人說,醫師跟病人也是要講緣分的,我不知道遇上我這個病人,對帥哥醫師來說是不是好緣份,但對我而言,無疑是肯定的。
 
閱讀也擔任了相當重要的安撫作用,在這一生坎坷顛簸的歲月中。
 
因此心理學類的叢書一直都是我的愛好之一,不過,不是大家以為的勵志文學,我不太能夠忍受勵志文學那類絕對向上提升的能量,我著迷的是心理學裡面的自省與不斷的自我探索。因此歐文亞隆的書也成為我書櫃上的重要書籍之一,只是怎麼會他的小說讓我讀的斷斷續續,他的散文跟教科書卻不會呢?這引起我的注意,也讓我回頭去思考當自己在寫小說的時候會不會有同樣的情況?式結構的問題嗎?還是深度的問題?
 
記得我大姐跟我說過好幾次,她總愛說我的小說有點艱深,又愛用倒敘跟大量插敘,會讓讀者閱讀起來很辛苦,有時候她會說,要先寫點通俗小說賺點錢比較實在吧?
 
每次聽了,我心裡都會笑,其實好像也沒那麼嚴重。
 
不過這次閱讀歐文亞隆,倒是讓我再次回顧了一下自己書寫小說的方式,也是另外一種意外的收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施又熙 的頭像
    施又熙

    施又熙。書寫療癒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