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粉絲團施又熙。書寫療癒
課程報名、邀稿、演講、座談請來信:writer.shih@gmail.com
本部落格的所有圖文,恕不同意任何形式重製、改製或轉貼,如需連結或引用,請註明出處,並且連結回本部落格,謝謝!
目前分類:心情.偷偷說 (158)
- Sep 19 Sat 2020 23:45
窗景
- Sep 15 Tue 2020 23:47
不是炫耀文
- Apr 05 Sun 2020 23:33
中年人的憂心
剛剛騎車去好市多買義美鮮奶,一眼望去,沒戴口罩的人寥寥可數,走一圈我自己看到沒戴的只有三位,但也許還有更多,不過我想數目應該還是極少。
我想說的是,我們去添購民生物資,逛賣場,每個人都有口罩戴,國外的醫護人員如果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定備感心酸吧?我們怎麼能不好好愛惜台灣呢?我們應該真的是極少數國家還算得上是維持正常生活的。
這次連假觀光景點的人潮真是讓人吃驚,這真的很兩難,觀光業受到莫大的衝擊,但其實很多行業都受到一樣的衝擊。看著這樣的人潮,明天連假結束,各級學校又恢復上課,各行業也繼續上班,疫情的緊繃與焦慮來到另一個高峰。
年輕人出去玩耍放鬆很自然,不過我想應該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中年人其實滿懷憂慮,記者每天都在問幾時普篩、幾時禁足令,我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真的懂,真到了普篩跟禁足令的時候,我們是走到了怎樣可怕的境遇。
- Mar 09 Mon 2020 23:10
高血壓經驗
有時候聽記者發問還是覺得很神奇,像是這個傳染有沒有可能是醫護跟家屬跟病人共用茶水間,不知道防疫中心有沒有想過這個可能性或是某某案例的其他接觸者我們有去掌握嗎?
每次聽到這些的時候,都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防疫專家想不到,然後我們會想到呢?或是每次新增案例時,不都是一直在框列接觸者,為什麼還會覺得某案例防疫中心會特別沒有去疫調呢?
神奇,神奇。
面對生病這件事,其實大家都會覺得不安,這是正常的,特別是不可測且難以掌握的時候,那種焦慮與不安指數更會狂飆。
這幾天沒有發文也不太按讚或留言,因為前兩天自己就在家掛了病號,上週開學,連續三天跑三峽,下午也緊接著去協會值班到晚上,車子還大修要花大筆錢,大概是太累又壓力提升,結果一直覺得頭痛,肩頸很緊,看東西視力模糊,一直到週四從三峽開車回台北路上才終於想到,該不會是血壓飆高吧?
年輕還是個瘦子😂的時候一直是低血壓,近幾年有幾次到醫院看病時量血壓都超高,被提醒幾次要去看高血壓,但是回家量,都還在邊緣,就皮皮的。
去年11月去住院開刀時也是一樣,血壓一直偏高,也有被提醒,還是繼續皮,直到上週四,值班完回家一量,哇!!!!!
趕緊問了護理師好朋友,她建議我這兩天趕緊去看醫生,但是一直很難掛號,掛到週二下午,想說上完課之後去看診剛好,但是週四、週五晚上都很難入睡,數據一直居高不下。
週六更是早早就頭痛起床,只能坐直不能稍往後仰,不然就頭痛很厲害,甚至還噁心吐了(😱嘔~),雖說那天根本沒食慾,中午只喝了一點菜湯,連我每天必看的安心記者會都看不完,就難受的坐在沙發上,手機發訊息也很累,開始懷疑自己要爆血管了😰,將掛號改到週一上午另一位醫師,也請教了一位有中醫背景的好姊妹,教我怎樣按穴位降壓。
後來好朋友知道這情況,連忙送來一片高血壓藥(這是錯誤示範😂,但是很救命🤣),經過護理師好朋友確認藥名後建議吃半片,吃前要先量血壓,吃完三小時再量一次,然後週日不要吃,因為週一上午要去看醫生了,撐一下。
這三天一直在157/101~181/106之間盤旋不去,直到吃了半顆藥才終於慢慢盪到正常範圍,也可以入睡。
今天早上去看醫師,把這幾天的測量表帶去給醫師作參考,很有耐心聽我報告完這幾天的狀況,今天早上的數值還是偏高,醫師開了十四天的藥,每天吃半顆,早晚測量做紀錄,十四天後回診討論藥量,也做了抽血採尿等等。
2011年從六年的抗憂鬱劑停藥至今,又要開始服藥人生,但是我覺得還好,該注意的,可以控制的還是要聽從醫囑,想到這些年來我那些忍受頭痛、腦子脹脹各種莫名疼痛都可能跟這血壓有點關係,就覺得好笑,很早就檢查出有基底動脈偏頭痛,但痛法大不相同,原來是其他的原因,一度也以為是因為我運動導致筋膜炎所以頭痛,雖說也有相當可能,但血壓問題也可能存在。
總之,套句好朋友說的,有歲了,還是要注意啊,哈哈。
週六超不舒服,懷疑自己要爆血管的時候,腦海裡跑過的是兩件事:女兒保費還沒繳,以及手上小說還沒寫完,哈哈哈哈。
所以,血壓穩定下來了,趕緊的,繼續寫作。
書照念、工作照做,小說照樣創作,但是會更注意休息與身心調整,大家都要保重身體喔,還有,有好朋友很重要。
**照片是229到台中國家歌劇院看姊妹精彩舞台劇《夜,散落在愛的臨界:記得-因為愛3》,在歌劇院外面拍的,燦爛的黃花,但我不知道樹名😅
**經臉友告知,這樹叫黃花風鈴木,好聽。
- Feb 26 Wed 2020 22:54
朗讀器
昨晚下班後,跟女兒開車回家路上,用手機app打開電子閱讀器的朗讀功能,播放著《我要活下去》的內容,前陣子第一次聽朗讀時很不習慣,覺得很生硬,但是因為常開車,多打開來聽,多聽幾次也就算是可以逐漸接受。
昨晚朗讀器功能正常地朗讀著這部作品,直到MERS出現的時候,朗讀器播出:
-大寫M
-大寫E
-大寫R
-大寫S
把我跟女兒笑翻了😂,我的天啊,結果那頁出現了五次MERS,朗讀器就這樣重複了五次-大寫M、大寫E、大寫R、大寫S,哈哈哈哈,自然是沒有再繼續讓它播放,因為這畢竟是一本紀錄MERS的書,MERS這個縮寫無所不在。
雖然朗讀器有這個無法辨識的笑點,但這本書真的值得閱讀,這是一本紀實文學小說,我們可以從中再次去思考,我們面對的到底是病毒還是人?在防疫過程中我們要如何與病毒抗戰,又該如何看見每個患者都先是個人,才是個患者。非常令人深省的一部紀實文學小說,作者過去也寫了兩部長篇小書紀錄世越號船難,同樣深刻。
誠如作者說的,他始終相信文學應該要站在苦難與弱勢的一方,我也是這樣相信著,如果我們有能力寫出一點什麼,我會希望是以各種方式,讓大家理解這個世間有太多的苦難不為人知,有太多的弱勢族群需要我們關懷。為這個世界出一份力的方法太多了,我相信我們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世界做點事。
附帶一提,早上看見顏大甲的記者會,把停辦的責任推給了防疫中心,下方留言區很多網友生氣的說如果顏大甲不停辦,那萬一染病就不要就醫,或是醫藥費自行負擔云云。
我想最大的問題不是健保醫藥費,而是我們的醫療量能無法負荷那個萬一,顏大甲的態度如此,我想,剩下的就是防疫中心的決定了。
至於某些縣市首長的奇妙言論,不值得在意,既無同理心,也不是真的愛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在這段現形記活脫脫上演的時刻裡,大家要好好記著他們的言論與態度,不要善忘,下次做好自己的選擇,此刻,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健康管理與身心調整,不要隨著言論起舞,彼此關心,但不要歧視。
- Nov 22 Fri 2019 22:44
20191122/愉快的就醫經驗(上)
很奇怪的標題對吧,不過月初手術至今,本週二也回診看完化驗報告,安下一顆心之後才來整理一下住院的感受,是好的經驗也應該要分享。
其實這次手術住院有很多感想,包含也有很好笑的對話,但是因為香港情勢嚴峻,總覺得沒辦法開心寫下遇到的好笑的事,此刻香港還是很嚴峻,不過想著來說一下也好,不能每天我的版面都是讓人哭的新聞。
《寒淵》出版正好遇上香港革命,所以我分了很多版面出來分享香港,反而自己的書少了很多宣傳,還請大家要多多支持《寒淵》。
此番去住院是因為子宮肌瘤太大,而且我的更年期似乎還沒開始,因此就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切除那些長在肌肉層裡的肌瘤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還是會再長,因此醫師建議保留卵巢,摘除子宮跟輸卵管,因為輸卵管也是產生病變的大宗,我可謂是欣然同意,因為我從不認為能不能生小孩,有沒有子宮跟是不是女性之間有任何關聯,而且極端厭惡那種說法。
這是我第一次光臨台北長庚,當天很快做完檢查,也敲定因為已經長太大,所以建議開傳統刀,我也同意。有人會覺得再大也都可以用腹腔鏡,是的,我知道,但是把子宮切塊再拉出來(很噁心的說法),同時也有另一種風險就是如果那顆肌瘤是惡性的,切開也就有擴散出去的風險,那麼我寧可安全地肚子劃一刀(反正當年我生女兒也是剖腹產的啊),把整個子宮安全取出來再說。
- Aug 14 Tue 2018 17:21
開展一個新的方向
今天跟實習機構請假,乖乖在家養病,前幾天開始感冒,每回只要一感冒,支氣管炎如影隨形,甚至其他症狀還沒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率先抵達,所以只要感冒我總是乖乖地馬上去診所報到,週五傍晚開始胸悶,週六早上跑去診所,發現醫師全家去旅行,一路休診到昨天晚上才開始看診。
不消說,隔了兩天,胸悶、支氣管炎、咳嗽、鼻塞、喉嚨痛,連發燒都來了,醫師交代昨晚要特別吃兩次藥,趕緊把支氣管炎緩解,那種吸不上氣是一種讓人覺得很無力的狀態。醫師還抱歉說他們出去玩了,沒看診。不過,就我看來,一年辛苦工作,帶著家人旅行是應該的,其實也沒必要跟病人道歉。
從去年年初放棄了實習,決定推遲到今年開始,學習到有時候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緊,得要有喘口氣的機會,所以今天也就請假了,甚至實習期間為了接案賺錢,也跟機構請過幾次假,畢竟房東不會因為我要實習就不收房租。
在家睡睡醒醒到下午,精神好些,體溫也恢復正常,只是咳個不停,還有奔放的鼻水。打開音樂跟藍芽喇叭,想來講講最近有個新開展的方向,因此,貼文照片並非圖文不符,哈哈。
六月中收到某經紀團隊來信,表示看過我2007年的舊作《五芒星的誘惑》,希望可以跟我簽約,授權他們去尋找影視團隊來改編成影視作品,期間我與經紀書信往返十多次,許多的釋疑與澄清,以及對方提出的合約條件與他們將會如何去找影視團隊,基礎上了解該公司的運作方式。最後在六月底,我告訴經紀,我會跟出版社討論一下,因為《五芒星的誘惑》十年出版合約已經於2017年到期,有沒有自動續約或是如何部分解約,我會討論過後再跟她說。
這一拖,就一個月了。
- Aug 06 Mon 2018 14:31
再一次的機會
這個暑期在紅絲帶基金會實習,七月某日在鄰近的迪化街午間閒逛,走進一家毛線專賣店想要看看工具,因為寶貝女兒說了想要毛線襪,打算秋天的時候開始編織,因此進了那家店想要比較一下跟網路賣家的價差。
或許是那天不巧,進去時,正好聽到老闆小姐正在跟員工講電話,更正確的說應該是在教導/訓斥員工如何帶領店裡其他的兼職人員,因此當老闆小姐講完電話後,跟我的對話語氣不是很好,應該說是蠻衝的,我逛了逛就離開了,心裡想著,天啊,絕對不會在這裡消費。
- Jul 24 Tue 2018 11:02
二十年的進步
- Mar 18 Sun 2018 18:43
從此不必再見
有時候事情與情緒排山倒海而來,一件接著一件,免不了會心浮氣躁,甚至,過去的我會非常糾結,花很多時間對自己哀怨或質疑。
去年底,突然像是開了個竅,遇著某事讓人很厭煩,過往會花很多時間跟自己過不去,像是怎麼會相信某人,怎麼會答應某事等等。去年底,遇著的事,第一時間還是在心頭免不了自言自語地哀怨了一下,也僅僅是一下,因為下一刻,心裡頭突然出現的念頭是,趕緊把那心煩的事完成吧,對於某些誤信的人事物,藉著趕快完成,從此不必再見,也是一種了結,就這樣,那事情很快地過去了,節省了一些難過的時間把人事物完成也解決了情緒。
今年有爆滿的寫作計劃,也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庶務跟講座,剛才寫著東西,轉頭看見牆上貼著近期要完成的工作便利貼,有一些已經完成劃掉了。
最近的體悟是,越是雞毛蒜皮的,越是繁瑣的,越是令人厭惡的,要趕緊先完成,才能專心地抓緊時間寫作,完成今年爆滿的量。
有時候,有些轉變是慢慢醞釀而來的,並非一蹴可幾,這兩年,開始感受到自己的一些固著正逐漸地消淡了,期待人生也可以緩步走向自在而完滿。
- Dec 04 Mon 2017 13:16
巧克力牛奶與拿鐵
- Nov 24 Fri 2017 21:49
下雨天看到蝸牛時


- Oct 29 Sun 2017 23:45
三黑與黑白三腳
下午騎車去好市多買食材的路上,停在新台五路與國道三號匣道交界處等紅燈,右側三角草地旁有一隻大黑狗正對著對面車道大叫,轉頭一看,對面也有幾隻大黑狗回應著,準備要過來找牠,但是路上車不少,還好大家都慢慢地禮讓了另外兩隻大黑狗小跑步過馬路。右邊的大黑一跑到我前方迎接大黑二,兩黑互相蹭了一下臉,大黑二跑上草地等,大黑三終於過了馬路,大黑一一樣在我的機車前面迎接朋友,也蹭了一下臉。
牠們好像看得懂燈號似的,終於牠們變成紅燈了,三黑退回草地上跳來跳去的,不時也望著對面,還留在對面的是一隻黑白三腳犬,有點落寞地退回對面車道的路肩,似乎想要離去,沿著草地邊緣用三隻腳跳啊跳地離開,邊跳邊回頭看著已經成功穿越大馬路的三黑。
我已經綠燈了,不能不走,希望牠們都可以平安快樂,穿越馬路要小心啊,也希望那隻黑白三腳可以找到比較安全的機會跟三黑相會。
- Jul 09 Sun 2017 02:44
第六號寫作計畫
- Jun 15 Thu 2017 15:17
預約下一個十年
日前收到文訊雜誌社的來信,告知他們接受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委託,進行《201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專案,調查作家與作品資料,因此將他們手上的資料與我做核對,察看是否有疏漏。
上一次接到他們的來信是2007年,那年我出了第二本小說<<五芒星的誘惑>>,後來他們將2007年收錄的台灣作家與作品名錄集結成三冊。
一晃眼,竟然已經十年了。
- Mar 29 Tue 2016 00:01
四歲的小天使
- Feb 16 Mon 2015 23:24
接受,然後,謝謝
常有朋友或是網友說很羨慕女兒跟我的感情,或是提到女兒很貼心云云,每年彭總是會存錢買禮物或請我吃飯,沒有人教她,小一開始她就這樣做了,第一次以為她是一時興起,沒想到接下來十年她皆如此。
- Feb 15 Sun 2015 23:33
愛的餅乾
咖啡餅乾跟乳酪小點是芃芃從小就愛吃的兩種餅乾,有空的時候或是她想到時就會做來給她享受一下,當然她喜歡的餅乾種類不少,只不過這兩樣是我們自製的手工餅乾中最愛的兩種。
曾經在書上說過,我之所以會開始做戚風蛋糕、餅乾或是優格都是因為我的寶貝女兒,王芃。這些都不是很困難的食物,會做只是因為希望家裡可以有不同的氛圍跟傳統,我的原生家庭並沒有這些西點香味的記憶,來自於白色恐怖的家庭,母親燒得一手好菜,但是食物的記憶或香味對我而言絕少,母親好像總是在奔波,雖然母親盡力給我們物質上的穩定生活,但是生活上這些很日常的記憶卻是有點失落的,或者對我而言是如此。
於是,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看著孩子漸漸長大,我想著,如果我開始跟孩子一起做這些東西,會不會孩子的記憶中就會烙印下這樣的香氣,未來,她有了自己的家庭跟孩子後,也會跟她的孩子一起做蛋糕、烤餅乾,讓屋子裡充滿奶油的烘焙香味呢?
- Nov 18 Tue 2014 00:20
感受幸福
感受幸福/2014.11.18
約莫半個月前,芃芃跟我說隔天晚上要跟一樣住在汐止的同班同學去吃距離家不遠處的涮涮鍋,隔天晚上我從實踐下課返家後,芃芃已經回到家在寫功課,我問她火鍋好吃嗎?她說很好吃,海鮮跟牛肉都很好吃。
海鮮?我覺得很好奇,因為芃芃比較喜歡牛肉而不是海鮮,熱愛海鮮的人是我,所以她跟同學去吃涮涮鍋會點海鮮讓我很意外,我問她怎麼想到要吃海鮮?她好自然地跟我說:「因為妳喜歡吃海鮮啊,所以我就叫了海陸鍋來試試看啊,才知道下次我們要不要一起去吃,以及有沒有妳喜歡的食材啊。」
- Nov 09 Sun 2014 12:48
毛孩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2014.11.9
家裡有毛孩子的朋友相信都有同樣的體認—毛孩子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此話一點都不假,當我們愛著毛孩子時,就會為了他/她的幸福而努力,舉凡過往會在餐桌上、茶几上亂擺的物品一概收起來,吃完的碗盤立刻拿去洗碗槽並且清洗,一點都不敢恣意讓雞/魚骨頭留在醒目處。
為了維持毛孩子的健康與家裡的整潔,每天都要吸地,隔天要拖地(就算不覺得髒,也可能因為毛孩子走過浴室或跑進洗碗槽,在地上留下一串腳印),這樣才有辦法隨時迎接朋友到家裡來喝咖啡聊八卦,或是讓學員來上課摸貓,每每聽見大家說以為養貓人家家裡一定貓毛滿天飛或是貓味鋪天蓋地,可是來我家卻大出意外之時,就不免有著小小的掩不住的得意。
前兩個月去IKEA買了可愛圓點大紙箱,把櫃子裡面的包包雜貨徹底整理了一番,房間的大櫃子出現了截然不同的風貌與整齊,打開門則是賞心悅目,原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可不然。隨著天氣漸漸變冷,家裡四貓開始往床上聚集,去年四貓擠到芃的床上睡覺,原因是襪套公主為不明原因總愛在我的羽絨被上尿尿,從此她不能再進我房間睡覺,為了公平起見也就採用連坐法,四貓都不能進我房間睡覺。
但是今年十月中旬之後, 他們每晚輪流敲門吵著要進來,害我一晚起床六、七次,糖糖是無止盡的用可憐兮兮的聲音一直叫、小梨是無止盡的抓門,屁橘以鬼哭神號的氣勢烏鴉叫,最後連襪套都學會用力撞門.......。顯然我別無選擇,只能調整一下,仔細想想, 加上與貓友討論,會不會是襪套很討厭羽絨被特有的味道呢?那也許今年應該收起羽絨被改用毛毯吧?上週我開放了自己的臥室,雖然還沒有搬出毛毯,但是襪套也很開心跟我相擁(真的是相擁喔,她很愛枕在我肩膀或是窩在我的胳肢窩睡覺)睡在涼被上,另外三貓呢?小梨總是擠到一個不醒目的三角櫃裡面去睡覺,而那裏放置的是我一包包換季的衣物,好不舒服。
花了點時間把衣服重新打包放進臥室裡面充當儲物室的浴室裡,從床頭櫃找出芃嬰兒期,我的堂弟送的Hello Kitty毛毯(天啊!16年了!!),摺疊好放進下層三角櫃,另外放置要淘汰的二手衣在中間層,成為喵們另外一個可以跟我同處一房的好去處。
如果不是為了讓四貓可以有更舒適的空間,我想我會一直把三角櫃當成是個亂七八糟的放置換季衣物的隱晦空間,也只有因為要讓四貓更舒服,所以會積極整理,誰能否認毛孩子的確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這句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