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魅麗雜誌>>5月號<心靈成長專欄>

前陣子某次禪定課中,老師讓我們閉眼各抽一張紙卡,上面各有不同文字,學員同修要依據自身所抽中的文字提出看法或經驗,而我抽到的是「為一大事因緣而來」,因著這是紙卡中唯一一張與當次主題無關的文字,老師說原是隔週才會說到的道理,我可以另選一張,但我看完紙卡,笑笑,抽中也是因緣,無妨。

 

看到這句話「為一大事因緣而來」,我真的笑了,因為我真真認為會來到這禪定課著實因緣具足,而這因緣皆來自我的寶貝女兒,芃芃。

 

其實,遠在2008年,我因被誣陷,官司敗訴,將於不久後入獄前,當時的「台灣教授協會」會長,中研院近代史所陳儀深教授曾經建議我參與一點禪定課,學習坐禪,也許可以助我平復情緒。但是我沒有接受,儘管,我深知儀深老師一片好心,也是為我好,但我鐵齒慣了,總相信只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所以我沒去。

 

2009年端坐七個月冤獄返家,也意外認識了儀深老師的妻子,溫柔的師母也介紹我可以參與禪定課程學習呼吸法維持身體健康,但我還是沒去,然而,我對於這些建議是充滿感激的,只是,我的心還沒有找到前往的理由。

 

直到2011年秋天,芃芃罹病,對我們兩母女造成重大打擊,趁著討論新書架構的機會,跟十分交好的編輯提到她的病,編輯潛心佛學,建議芃芃應可修習瑜伽,或可對她的病有幫助。這話我聽了擱在心裡,憂慮如果我直接跟女兒建議去上瑜加課程,會不會令她誤會,以為病重?不想數日後,芃芃竟主動問我是否可以去上瑜伽課?我聞言真是喜出望外,哪有這等恰好之事?!於是我趕緊詢問編輯以及另外一位潛心佛學的老友,因為我心裡頗介意瑜伽質素,非常不希望讓女兒去上一般商業瑜伽課程,寧可是帶點靈修意味的,無獨有偶,兩位朋友介紹了同一間瑜伽靈修教室。

 

原本計畫著寒假要去參觀一下課程,沒想到,舊曆新年也過去了,寒假也結束了,結果我們竟沒有前往瑜伽靈修教室,心裡雖覺得應該前往,卻總是拖拉著,不知道是因為寒假太短,剛忙完就結束了?抑或心中其實有我所不明的罣礙?

 

三月初,我跟女兒與儀深老師一家人一同參與「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的春酒,結束後照例兩家人又去喝咖啡,走在寒冷的圓山捷運站旁,我神來一筆地問了師母他們中心是否有教授瑜伽課程?她告訴我沒有瑜伽課,有禪定課程,可學習觀呼吸,但有位同修是瑜伽老師,可以請她另外教授芃芃。

 

由於師母娘家有事,近來南北奔波,恰巧隔日還在台北,因此相約隔日便去禪修教室一訪,這次,我滿心喜悅地接受安排,女兒也是。

 

隔日,去到永康街某樓,拾階而上,即便不是他們的樓層也佈置的乾淨清爽,處處充滿禪風,打開教室大門,迎面而來的是全然的禪修氛圍,寧靜、自在,靜淨。禪定課老師當日便讓芃芃嘗試坐禪,這小鬼頭竟然可以雙盤二十分鐘,讓我們頗為吃驚,更令人吃驚的恐怕是她竟然愛上這種坐禪的感覺。

未完,全文詳見<<魅麗雜誌>>五月號

arrow
arrow

    施又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